Future Friendly College

問津書院

道教史第五讲 反向历史建构:从仙传到天师道 程乐松

一般人都會認為《神仙傳》是道教造作的一部分,是葛洪寫作的。但是是在什麼意義上作為道教的一部分?在道教信仰出現之前,神仙敘事就已經出現了。道教所作的更多的是整合,將這些神仙納入道教的信仰體系。

一個道派具有明確的修煉方術,也有非常散亂的元素。神仙在道教中並不是信仰對象,而是一種確證方式,為一種超越性的敘述進行準備。只有選擇了某一個神仙作為學習對象、修煉對象,該神仙才具有一個信仰對象。

靈驗故事的嘗試,在於建立人神之間的秩序的不可破壞。與神仙產生直接關聯的就是靈驗,這種關聯使得神仙的存在成為可敘述的。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一個完整的敘事必須在超越和日常之間找到某種合理性。

道教的內學和外學的分野。神仙敘事對於道教信仰而言,不是一個必須的東西,而是一個對外進行敘述的東西。一個道長在說服他的弟子時,用的是實際的效應,而不是靠《神仙傳》。陶弘景說讀完《神仙傳》后,“欣然向仙”,這也就是《神仙傳》的作用。

神仙傳記對於道教而言,就是一個信仰確認的資料。而這種資料是供不同系譜在建構是自由選擇的。並且,神仙傳記的體例是中國傳統的敘事形式。這些內容對於道教瀰漫的神秘性而言,絕對是一個正面的作用。我們對於這樣的敘事本身沒有親臨感,即使對於有親臨感的人來說,也是暫時的親臨感。但是對於中國傳統的人來說,是一生都處於這樣的親臨感中。這些內容通過零散的、民間的公共記憶完成。神仙敘事,是以公共的記憶完成的超越敘事。並不是道教使得人相信神仙鬼神,中國人一貫相信這些內容,而道教使得他更加精緻。

道教的神聖敘事,可以選取神仙敘事中的概念作為出發點。《太上靈寶五符序》中用到了很多傳說內容,這些內容沒有一個是道教自己造作的。道教的教法和教派歷史很大程度上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以某種時空宇宙論基礎進行的教派敘述,需要一個敘事的基礎,於是反向的從浩如煙海的神仙敘事中選擇材料。

道教的內容和海量的神仙敘事中具有巨大的鴻溝。道教只不過是在抽取其中的內容。這一抽取是基於信仰基礎和信仰實踐的反向的建構。神話史和道教信仰歷史中間一大塊的空白地帶,只有一些作民間歷史和民俗史的人進行研究。這些內容沒有譜系,也無法建立譜系,因為其都是活的、區域性的、口述的。口述的內容具有相當的彈性。其價值在於能夠讓這種敘述結構存在的社會突然被破壞時,這一價值才能夠體現出來。我們現在的社會變化,使得這一敘述的環境和生活基礎消失了,我們對其的理解力也在消失。

從敘事的角度來說,神仙傳的傳說和民間流傳的民間故事,對道教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敘述資源和思想資源。道教的反向建構的另一個思想基礎,來自官方史書。其傳記故事很容易形成對於神仙傳記或道派祖師進行歷史敘述的重要資料。官方史書中記載的名人、名士,在過往的研究中往往認為其被道教剝離出來,作為其荒謬的證據。

但是這一剝離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內容:第一,天人的政治結構需要一個個體的、具有超越性力量的個人為政治提供政治性服務,我們稱之為帝王師。這些帝王師往往代天行職,常常會以常人不理解的行為,來完成對於帝王的教育。中國歷史慣常的認為,有神聖力量的人就要完成對於帝王的協助。第二,對於傳統的知識分子而言,進行一些張三李四互相替代的描述,沒有一點問題。在長距離的地理空間隔離來說,我們通過敘事在完成一些具體事物的敘述時,很容易完成多元性的疊加。某種意義來說,敘事就是這樣完成的,很多的形象事跡被疊加到了同一個人身上。

傳統的客觀歷史敘述,為道教的敘述某種意義上提供了資源。首先,提供了客觀感的歷史環境。第二,其為這一祖師在世俗世界的行為,提供了具有超越感的認知的可能性。在世的行為要呈現出一種可能的超越性,首先就是神通,其次就是為常人所不能為。個體的發展本身,在他人認為不能完成的時候,就要提供一種個體之外的解釋方式,這一解釋方式和為祖師提供一種敘述方式的理由是一樣的。我們今天覺得這種對於祖師事跡的安插是一件特別荒謬的事,但是在道教的敘事中,是一個封閉的敘事系統,在合理性意義上來說,並沒有完成那麼大的挑戰。

另一種反向建構,是在不同的區域內,由於同一個教派體系的建立,需要對於不同區域的當地的信仰進行一種反向的構造。在和當地的信仰進行融合之後,其會產生一種新的系譜。在江南地區,具有最廣闊信仰的是葛仙公,在江南地區有大量的葛仙山、葛仙廟。這屬於同一個敘述框架在不同的地方不斷重複的傳播。

凈明道是一個在江南流傳的道派,其祖師是許遜。凈明道直接將自己的譜系連接到了許仙公,然後就可以進一步連接到漢代的神仙。任何一個信仰祖師人物,就是一個道派的信仰的虛實敘述點。在他之後,都是實際的。

全真道的虛實之間的人物,就是王重陽。這一虛實之間,就是反向建構的另一個問題。如何理解這種反向建構和實際之間的相關性問題?對於信徒而言,不存在虛構,都是真實。

這種虛實之間的敘述,使得道教在進行歷史敘述時,隨時可以連接到某個點。使得一個個體的人物成為一種單點信仰。

在反向建構中的另一個層次,就是如何在反向建構中面對信仰斷裂的問題。其面對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重新確立一個新的虛實點。這一虛實點的建立能夠用最小的代價完成重新建構的可能性。

道教信仰為什麼要進行反向建構?假設所有進入內學的道長已經進入到了自己的邏輯結構中了,為什麼要進行反向建構?反向建構的意義何在?是為了說服別人,論證自己的信仰合理性的?以效驗為方式完成信仰的主體,是不需要進行反向建構。

道教的信仰和個體修行,僅僅是道教修行的一個面向。另一個面向,是要在對民眾進行宗教服務之前,去建立一個敘事的基礎,使得其作為民眾接受宗教服務的基礎。普通民眾往往已經具有某種超越性信仰,有一個新的超越敘事的進入,如何完成對於這些超越信仰進行一種凌駕的敘事。這樣,就要在這些超越信仰進行某種重構的敘事,將這些普通民眾的信仰在自身的宗教信仰中進行連接和統攝。并以這樣的方式為自己的宗教服務提供合理性。

道教之所以需要完成反向建構,就是為了不斷提供的民眾服務。反向建構並不是為了一個內在的確證,而是為了面向已經被觀念統攝的人群,提供一種更加具有歷史感、凌駕感的敘事,以為自己的儀式服務進行論證。

道教經典進行的重要工作,不是告訴你如何修行,而是告訴你這個經典為什麼重要。或者其聲稱的道教經典提供的修行為什麼重要。這一意義來說,我們嘗試提供的反向建構的思考,是理解道教的信仰歷史建構的材料和建構方式,不同的材料對其的影響。

我們只是從區域的方式來還原這種反向建構的模式,而沒有解釋為什麼這些多重的多元的反向建構,能夠形成一個稱之為道教的東西。道教信仰的基本內核是什麼?經典敘述的原則和觀念是什麼?

對於道教而言,任何的修行技術中間,是對於其他的修行方式包容的階段。修煉本身是一個個體的定制化的體系。對於道教來說,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包容性,而不是對於某一個修行方式的排除。道教的修行方式提出的階次性,是對於不同的信仰論證體系的展開。對於道教而言,沒有特別強烈的黨派性,在這一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道教進行的反向的敘事。

道教的敘事具有的特點,首先是非創新的,其次是非公開的,第三其敘事是包容的。

道教的神譜的個體是有限的,真正被反復提起的神仙非常有限。

微信公眾號

Wechat QRcode

Github: futurefriendly

Twitter: futurefriendly

3290454918@qq.com

Future Friendly & 問津書院